典型病例介紹

好萊塢巨星史蒂芬・西格爾為接受郭良先生的治療,乘專機專程前來日本,接受郭良先生的“斷食療法”共12天,成功排毒減肥7kg!!!

2010220151859376


      今年二月中旬的一天,位於東京新宿著名的氣功師郭良先生的辦公室,接到了一個遠隔重洋的電話,並隨後收到美國好萊塢動作巨星史蒂芬•西格爾的有關履曆,原來,兩年前一位日裔美籍、83歲的老人克拉克•史米因患晚期肝癌,經醫院診斷,她隻有最多半年的生命期限了,因此老人專程回到日本,打算最後一次告別在日的親友,當她在日本探親完畢後正準備返回美國之際,聽到友人介紹了旅日中國氣功師郭良先生的事跡後,隨後就來到了郭良先生的氣功研究所,然後就毅然退掉返回美國的機票,接受郭良先生的氣功治療,一個月後,老人返回了美國,經美國癌症中心醫院的檢查,老人的癌腫瘤,已由原來的5.5cm減小到了3.5cm,這一如奇跡般的事實,不得不使具有現代高科技的美國醫生大吃一驚,也更使老人的孩子們對母親身體健康的回複增添了巨大的安慰和信心,在隨後的日子裏,老人又兩次來到日本,接受郭良先生的氣功治療,在老人從美國發給郭良氣功研究所的傳真上,記者看到她的癌腫瘤已分別又從3.5cm減小到了2.8cm又再到消失,老人至今已健康的生活了兩年多了。  

  這在西洋人看來尤如奇跡一般的事實,驚動了兒時經常在克拉克•史米家中玩耍過的,現為好萊塢世界著名影星的史蒂芬•西格爾。史蒂芬•西格爾曾主演了無數銀幕英雄形象,他也層是貨真價實的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成員,由他主演的《沉默的戰航》、《沉默的要塞.》等影片被全世界無數的觀眾所喜愛,成為好萊塢的動作電影經典。由於史蒂芬•西格爾曾在日本學習過柔道、劍道、空手道多年,所以對東方文化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他平日生活中所穿的就是中國的民族服裝,而且對於漢方針灸都頗有研究。當史蒂芬,西格爾聽說了克拉克•史米老人的晚期癌症被郭良先生用中國氣功醫治好了的消息之後,就十分希望能與郭先生見麵,因此也就有了本文的開頭序幕。  
   克拉克•史米與史蒂芬•西格爾以及保鏢和隨行人員一同乘坐史蒂芬•西格爾的專機又一次來到了日本,並邀請郭良先生及秘書前往惠比壽的維絲婷飯店(westin hotel),在他下榻的總統套房中會見並進行了深切的交談,最後郭良先生建議史帝芬•西格爾接受他的慧丹氣功斷食療法,其方法就是每天什麼也不允許吃,隻接受郭良先生發放的外氣及喝經過郭先生外氣照射的氣功水,這在一般人看起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竟然還是被這位國際級的大明星愉快地接受了。  
  史蒂芬•西格爾在保鏢的陪同下,每天都來到郭良先生的氣功研究所接受氣功斷食療法,本來斷食療法一個療程為期十天,但史蒂芬•西格爾在十天一個療程後感覺良好,為了更進一步地加強療效,竟然又要求再為他又連續增加了兩天,最後,共計12天的氣功斷食,成果是史蒂芬•西格爾共減肥7公斤,並且排出了體內腸胃之中多年所澱積的許多臟東西和毒素,而在這整整12天的斷食過程之中,史蒂芬•西格爾的一切生活,作息完全照常,什麼也不影響,郭良先生的慧丹氣功斷食法的神奇療效使這個國際巨星欣喜之極,療程過後,正好有一部由史蒂芬•西格爾主演,由好萊塢索尼公司投資拍攝的電影要去泰國進行拍攝,史蒂芬•西格爾為了感謝郭良先生為自己所做的氣功療法,熱情的邀請郭先生一同前往泰國旅行,盛情之下,郭良先生又隨史蒂芬•西格爾一行去了泰國。  
  當記者聞訊時,郭良先生已從泰國旅行歸來,在記者問及郭先生斷食的道理時,郭先生說人從一出生就開始吃喝,以至於腸胃壁體內殘留和澱積了許許多多的排泄不出去的臟東西,而這些不能被身體完全消化掉的東西就會慢慢地又會腐化變質而產生毒素,從而致使人體慢性中毒,導致人的機體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提出“自身中毒學說”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病理學家梅傑尼柯夫先生,在他的《自身中毒學說》中指出:“人體的痢疾和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人體大腸裏的糞便內積,引起自身發酵,從而產生一係列導致疾病和衰老的有害物質,使人體造成慢性中毒。”他認為人類90%的疾病都是由於自身毒素所造成的。郭良先生說,他雖然不同意人體的疾病90%都是由於體內毒素造成,但是他同意最少也是有四分之一是由體內毒素造成。他認為人體的致病原因有四大因素:一、心理因素;二、自身中毒因素;三、過勞因素;四、遺傳因素(前世)。通過慧丹氣功斷食療法,就象經過了體內的一次大掃除,不但減肥、美容、輕身,而且還能治療各種各樣的疑難病症。在郭良氣功研究所中,有一位日本女性患者,曾接受郭先生的斷食療法達整整二百天!不但減去了體重25公斤,而且身患的皮膚癌也全愈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人體生命科學的奇跡。  
  做為在日著名的華人氣功師,已有兩位日本前首相和許多各界著名人士請郭良先生做過氣功治療,我們祝福郭良先生神奇的氣功能為更多的人們換來健康,快樂,並且也為中國文化能被全世界更多的人們所接受而感到自豪和欣慰。
                                                                                      摘自日本《華人周報》